麵包車的由來~福斯T1

二次大戰之後整個歐洲都在為重建的工作忙碌,荷蘭一位有遠見的Volkswagen 代理商 Ben Pon先生體會到運輸的需求而構想出可以載很多人又可載貨的商業用小型運輸車,1947年4月23日Ben Pon先生在他的筆記本上畫了一輛以金龜車為基礎且前所未見的車型草圖 ( 一輛裝有四個輪子的大盒子,把駕駛推到在盒子的最前方,引擎室在車尾後下方,並且擁有超大的可用空間 ) 並向當時接管德國狼堡Wolfsburger(金龜車的生產基地) 的Ivan Hirst少校提出生產新型運輸車的建。1949年11月12日Volkswagen終於向世人發表 --以金龜車底盤延伸開發成功的運輸車Transporter(又稱Type 2或Bus),造型與Ben Pon 先生所繪的草圖幾乎一樣,令人慶幸的,這張草圖至今還保留著。
1950年3月8日第一部新型運輸車交到客戶手上,剛開始只有Panelvan --無側窗的箱型貨車, 1950年5月開始供應Kombi --有側窗及可拆座椅的客貨車,6月起開始供應7-,8-,9-人座的客車…Microbus,很快的Volkswagen的新型運輸車成功的扮演載人、運貨甚至假日露營休閒的最佳伙伴,1950年底大戰結束的六年後,每天約60部的運輸車從狼堡生產線上駛出, 歐洲、美洲的街道上處處可見它的身影。1951年4月推出車豪華型的Microbus又叫作Samba --車頂上不僅有全尺寸的帆布天窗還外加兩排的觀景天窗,左右兩側增加後角窗,滿足每位乘員的視角,以現今的角度來看依然酷!炫!拉風!1952年9月發表另一款成功的運輸車Pick-up貨車 --保留箱型車的車頭,中後段改成框式載貨平台。
1955年在外型上有些較大的變動,前檔風玻璃上方增加了通風孔將戶外清新空氣導入,油箱由引擎室移到後軸上降低了引擎室高度方便後方上下貨的便利性,當然後引擎蓋也大幅縮小了,輪胎尺寸由16” 降為15”(1963年再降至14”)。1956年運輸車的生產線移至德國北部的漢諾威Hanover的新廠。1958年發表Double-cab…可搭載六位乘員的小貨車,之後在外型上並沒有很大的變動。
在動力方面,幾乎與金龜車相同,氣冷式水平對臥四氣缸引擎搭配四速手排變速箱,只是在兩隻傳動軸最外側和輪轂相接處各加了一個減速齒輪箱來提升加速能力,相對的也減低了極速,從最早1131cc 25bhp,1954年增大為1192cc 30bhp,1963年再增大為1498cc 42bhp,最高時速從50mph 逐漸提升至55mph,雖然不是很快但在50年代的運輸車來講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Volkswagen第一代的運輸車(T1)在1967年7月結束生產,十八年來共生產180多萬輛,從此Split-screen Type2 --前檔雙片平玻璃,換成Bay-window Type2 --單片海灣型凸玻璃的第二代運輸車(T2)。1967年8月發表的第二代運輸車一樣提供Panelvan、Kombi、pick-up、Double-cab等車型但外表有很大的改變,長度增加4”/100mm,前面的進氣孔改在擋風玻璃下方,大燈、前方向燈、保險桿也重新設計,前後推拉式的前座玻璃改成上下升降,多片式的側窗改成兩大片,兩片對開式中門改成單片軌道滑門。

瑀情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